爱爱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盘秦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38

分卷阅读138

    归来赶秋收,今年的收成明显会比以前少,不过扶苏办起来的作坊仍在运转,百姓有哪怕没粮了也有可以做短工换粮,今年的饥荒算是彻底熬了过去。

不管是留在本地的百姓还是被借调去外郡干活的民夫,如今都已经牢牢记住扶苏的名字。

这位大公子年纪不大,胸怀却宽广而仁善,得知他们受了灾,便亲自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坐镇,他们吃什么粮,大公子也吃什么粮;他们上前说话,大公子永远和和气气,从不嫌弃他们出身微贱。

据说上回大公子亲自到江中捕鱼,那些鱼儿竟争着入网!

这样的大公子,说不是仙童降世谁信呢?

得知扶苏要回咸阳了,百姓们十分不舍,却又不敢去拜见扶苏,只能叹着气等着给扶苏送别。

哪怕马上要走,扶苏也没闲着。

开始那几个月扶苏都在为百姓的吃喝绞尽脑汁,连土都给盯上了。后来百姓的温饱有了保障,扶苏又琢磨起文教之事来。

闹了场饥荒,不少小孩没了父母,这些小孩被他统一安排到县里,让人给他们授学。

除了这些孩子,邯郸郡的读书人们仍是学着三晋之学,习着赵国文字。两国虽比邻而居,字形字音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。

这个问题后来他父皇也考虑到了,所以有了统一文字、统一度量衡之议。当年商君变法,已经对秦国境内的度量衡进行过整顿,将来只需要把这套标准推行开去即可。

既然都是要做的,那宜早不宜晚,扶苏便和邯郸郡守商量着征用赵国原来的学校,照搬云阳学宫的成功模式,先批量培训邯郸郡隶卒,再让他们回地方上办公或教学;郡中适龄孩童,若有天资不错的可以择优选入学宫读书识字;还有邯郸郡上下的市集都必须改用秦国文字、秦国度量衡。

赵国原来那些学问一般般的读书人倘若愿意用秦国文字授学,都聘请过来到学宫当夫子,工作能力格外好的可以举荐给朝廷。

至于那些死活不肯折腰的,先不用管,让他们继续搞学问,不过回头不免赋税徭役了,他们的赋税照收、徭役照安排,不为朝廷干活当然不会有优待。

对那些学问十分出色、名声非常响亮的赵国学者,扶苏还是颇为尊敬的,亲自去拜访了一轮,不管对方愿不愿意开门相见他都没落下任何一个。

这些人之中,不愿见客的扶苏都叫人不要去打扰,愿意出山的他以礼相待,没有半点逼迫之意。

一轮走下来,扶苏不仅收获了一批原本已经准备隐居山林的博士苗子,还从那些不愿出山的学者家里薅了不少藏书,可以说收获颇丰。

直至要踏上回程时,扶苏心里还颇有些遗憾:要是能多留个一年半载,他们说不定还能拜访更多能人异士。

只要能挖到真正有才能的人,被拒之门外不亏,能把人请出山就是白赚!

扶苏要走这日,邯郸郡的秋收已经结束了,他带来的人留了不少,一些在学宫那边,一些分散在各个工坊里;他带走的人也不少,除了从咸阳跟着来的自己人以外,还有不少赵国学者和能工巧匠,都是扶苏相中的人才。

陈平也跟着他们一起走,扶苏已经派人往陈平家跑一趟,留下一笔丰厚的钱财和礼物,言明陈平要去咸阳待一段时间,让陈平兄长不必挂念。

临行那日,不少百姓闻讯而至,又是一番夹道相送、依依惜别,长长的队伍才终于启程。

而在扶苏一行人离开邯郸郡境内那天,嬴政正式宣布兵分两路从邯郸、颍川两郡攻打魏国,同时还派使者喊话燕王,让他赶紧把自己的好友燕太子丹放回来,要不然秦国可要派人去接了!

作者有话要说:

嬴政:文武百官突然勤快,我好闲。

嬴政:没啥事干,不如打个魏国吧!

魏国:?????

第85章染血

嬴政这人,玩起双重标准是从不讲道理的,他要扶苏多往咸阳写信,转头自己看了是不怎么回的,顶多给扶苏呈上去的奏报批复两句,别的信他一般都用来下饭用。

这次攻魏谋燕,嬴政没和扶苏商量的打算,也没特意通知扶苏。

今年赈个灾没让秦国伤筋动骨不说,还趁机把各种大小商品成功输送给东方诸国。

营销策略也很简单,现在为了救济邯郸郡我们秦国百姓要吃不起饭了,不如大伙暂且放下过去的仇怨好好谈谈。

我们没那么大脸要你白送粮,干脆来以物易物吧,蜡烛你想不想要?竹纸你想不想要?你们看看我们最近刚出了青瓷套装啊,绝对是居家宴客必备的!

你想想看,蜡烛一点,青瓷一摆,是不是感觉整间屋子都不同了?

原价十分高昂,现在为了救济灾民,我们跳水价大甩卖,要买赶早,过几天就恢复原价了!

众人一看,前头秦国也给他们买了些竹纸和蜡烛,就是价格太贵,一般人舍不得用,比起以前,现在要价确实低多了,绝对称得上是良心价格!

对于商人们来说,有钱不赚王八蛋!

他们纷纷带着自己能够收购的粮食和布匹,直奔邯郸和咸阳拿下东方诸国经销商资格,屁颠屁颠地拿了货回国售卖。

为了感谢这些良心商人,秦国还派遣专人护送他们回去,免得他们半路遇上拦路劫道的、设卡截货的,可谓是体贴入微。

这样忙忙碌碌大半年,秋收之后嬴政叫人算了算国库账目上的余钱,算了算收上来的新粮,再算了算即将投产的武器兵甲数量,顿时觉得国库十分充实,可以打一仗消耗掉陈粮和旧兵甲,腾出地方还放新的!

最近调动兵马最多的是去赈灾,连点民乱都没遇上,只需要运运粮送送人什么的。一整年没打过真仗,武将们都快闲出屁来了。

嬴政一提出打魏燕两国的想法,大伙都积极响应,文臣们不打仗时也能出政绩,他们武将不行啊,再不打仗,他们可就买不起新瓷器了,回头手里那几套摔完就没了!

谁知道后面大王和公子又会捣鼓出什么新玩意呢?

还是得打仗!

打仗能立功,能得赏,能捞钱,哪怕只是小小地升个爵位,俸禄也会多点!

于是在武将们的热烈响应下,嬴政点了两路主将,又让他们自己举荐副将。

王翦这次身子骨不太舒坦,辞了主将位置,换儿子王贲上,去邯郸郡蹲着看燕魏两国哪边好下手,要是燕国蠢蠢欲动,想秦魏打起来搞小动作,王贲就直接干燕国去,反正,哪边好打打哪边!

另一路人取道颍川郡攻大梁城,任杨端和为主将,杨端和是攻魏老手了,好些年前曾两次攻打魏国,没有败绩。上回赵国打得太快,他没赶上,这次他深知请缨要趁早的道理,第一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