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94
和崔以沫从重生相逢以来,面对的最长的距离了。为此,苏小灿高一还没有结束,就开始每天情绪低迷了。这周周末放了两天的长假,崔以沫跟左大卫借了车,单独带着苏小灿说要去散散心。六月,正是元古市一年中气候最后的时候,七月的暑伏天还没有来到,又过了五月天气不稳定的时候,温度特别的适宜,到处都是浓郁的绿色,间杂着些许的野花。迎面的风吹来,感觉全身的毛孔都要舒服的扩张开了。苏小灿坐在副驾驶位上,被暖风熏的都有些昏昏欲睡了,忍不住感叹道:原来景色怡人也是可以醉人的。只是,这越走越窄越颠簸的道路,是怎么回事?他们怎么好像是越走越偏远了吧?不是要带她进山吧?她是个懒人,最讨厌的就是爬山了!苏小灿嘀咕完,满脸的都是苦大仇深。崔以沫摸了摸她的脑袋,笑道:“忍一忍!我今天是要给你一个惊喜的!”苏小灿眼睛立刻亮了,从崔以沫口中说出惊喜二字可不容易呀!他们历经了不少的坎坷和不平,终于在一个蜿蜒曲折的小土路尽头停了下来。苏小灿脚上穿着白色的运动鞋,才下车站定,一双鞋就被一层的灰土给包围了,脸色是变了又变。崔以沫看着脚下满是灰尘的土路,抱歉地说道:“我只是打听了地方和怎么来,都不知道这里这么偏僻。”苏小灿无奈地叹了一口气,现在人都在站在这里了,就这样离开,未免太可惜了。算了,为了崔以沫的惊喜,她忍了。这里的山并怎么高,上山的路不太好走,却仍旧能分明地看出,这里有一条时常让行人走过的小道。山间十分的幽静,走在半山的的时候,竟然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,这对于从小到大,在元古市这个缺水的小城镇里长大的苏小灿是一个稀奇的体验。两人约莫又走了几分钟,视野突然开阔起来,站在半山腰往下看,下面竟然是一个很大的水库,折射着灿烂的太阳光,波光粼粼特别好看。但对于有些恐水恐高的苏小灿而言,就不那么美妙了,虽然离着前面的悬崖还有好几米的距离,她却已经腿软的不敢再往下看了,闭着眼,紧抓着崔以沫的衣服,声音颤抖地说道:“快……快走!我……头晕!”崔以沫难得看到苏小灿有这样害怕的时候,稀奇却不愿意她太受惊吓,转身,就半抱着她,走上了旁边的小道,刚才的美景立刻消失在人视线中。崔以沫扶着苏小灿在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,关心地说道:“小灿,好了,睁开眼睛吧!已经看不到了!”苏小灿这才慢慢地睁开眼睛,深呼吸了好几次,才把刚才的心惊抚平了。缓过劲儿来,才黑着脸,说道:“这不会就是你带给我的惊喜吧!?喜没有收到,吓到是不少!”崔以沫从背包里取出水平,让苏小灿喝着热水压压惊,才笑着道:“山才爬了一半,怎么就能算是惊喜呢?!我倒是第一次知道,你这么怕水!”“很好笑吗?!”苏小灿横眉冷对。崔以沫立刻摆正了态度,板起了面孔,道:“不好笑!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,可不能在半山腰,就半途而废。”苏小灿实在是好奇崔以沫到底要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惊喜,休整了一番,也跟着又爬起了山。千年的古寺,在悠扬的钟鼓声中,慢慢地拉开了它的神秘面纱。斑驳的墙壁,诉说着悠久的历史,周围粗壮的树木,告诉着人们它的幽静,整洁的石阶,又带着几分人气。站在寺庙外边,已经可以闻到香火的味道了,看来,这里虽然比较偏远,意外的并不算是太冷清呀!两人走进寺庙,才发现这里并不算小,是一个三进的大院落,四处虽然看起来有些破败,却没有失修,还都十分的完整,长满青苔的青石路面中有一条干净的小径。☆、第三百三十四章古寺他们才进门走了几步,就听到东边跨院的拱形门处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尼姑,对着他们念了一句“阿弥陀佛”。两人寻声看过去,顿觉得这位尼姑大妈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好人,不由走了过去。尼姑对着两人笑了笑,柔声道:“两位年轻的小施主,是第一次来本寺吧?!”两人是生人,这是太明显的事情了,根本不需要掩饰,都点了点头。尼姑随后十分热心地带着他们在寺里转悠了起来,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让人不觉得枯燥的好导游了,每一个庙宇,她都能讲出不少的典故,每一颗古树,她都能诉说出道不明的沧桑。原来,这个庙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。据传,魏晋南北朝时代,朝代更换太过频繁,到处都是战乱,元古市地处一个军事要地,经常受战乱之苦。一个平穷的书生和一个乡下绅士家的小姐相爱了,但是小姐的家人肯定不同意,那位书生就跟小姐约定,五年之内衣锦还乡来娶她。书生出去闯荡之后,才发现百无一用是书生,特别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,依然弃文从军,走上了一条随时用生命和热血铺就的一条艰难之路。好在这位书生运气不错,屡立战功,很快升到了将军的地位。这次,他的上司要他攻打的地方正是元古市。他对元古市并没有多少的感情,再说,攻打下城池,也不过是换一个城主,对民众而已,也差别不在哪里。等他攻打下城池,回去找这位小姐,才发现他们家里正在办着丧事。原来这位小姐有一个哥哥,捐了个官在城里,结果这次书生攻打城池,直接被人给杀了。衣锦还乡之际,才发现两人之间隔了血海深仇,这位小姐一时想不开,当天夜里就上吊身亡了。书生对名利也一夜看开了,辞了军职,带着这位小姐的尸身一起归隐了山林,建立了这个寺庙。之后,这里却意外地因为山路崎岖险峻,又十分隐蔽,成了附近居民避难的场所。只要有战乱,就跑到山上,在寺庙里躲避。更有有钱的乡绅地主经常资助这里,倒是让这个古庙千百年来,依然挺立了下来。八年抗战的时候,这里还做过地下组织的临时基地,更是鬼子扫荡的时候,许多村民躲避的场所。所以,这附近的村民都对这个寺庙特别有感情,多年来,都是靠着民众的香火,才让这里依存下来。苏小灿和崔以沫听得有些痴了,他们不过是一时的兴起,来这里逛逛,却没有料到会碰到一个这么有故事的地方。不等两人感叹完,这位尼姑师傅看着两人相交于桌下的双手